1. 主页 > 国家政策

塔里木大学:将论文写在南疆大地上

“天当房,地当床,田野当课堂。手拿笔,肩扛锄,大地写文章。”南疆秋意正浓,塔里木大学(简称“塔大”)校园却仍生机盎然,讲起建校之初的艰苦条件,塔大校长张传辉如是描述。
 
63年前,为适应国家屯垦戍边事业和开发塔里木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在新疆塔里木河畔、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北边缘,19名老师与500多名学生一起开荒造田,半耕半读。至今,塔大已培养毕业生7万余人,近年来毕业生留疆率高达77%,来自其他省区市的学生当中,也有54%留在了新疆工作。
 
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在张传辉看来,把南疆建设得更好、更加稳定,是解决新疆长治久安的根本性问题、基础性问题、长远性问题,而教育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培养的是宽基础、广素质,能力强、作用大,能够长期服务于新疆建设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张传辉说。直到今天,塔大师生依然奉行“将论文写在南疆大地上,将科研成果送到老百姓田间地头上”。
 
他介绍,学校在设置专业时,将南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设置专业的方向,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南疆发展需要什么专业,我们就开设什么专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需要什么技术,我们就研发什么技术。”他说。
 
然而,向南疆民众推广技术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该校植物科学学院教授王新建为南疆果农提供林果科技服务逾30年,足迹遍布南疆各边远地区。他在受访时以自身经历为例谈到,最初在向当地民众推广种植技术过程中,语言不通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最开始果农的科技意识淡薄,因为对新技术不了解而不认可;后来民众看到成效后,即使想学技术沟通起来也有困难;再后来又过度滥用技术成果,反而影响了收益。”王新建说,他和团队教师通过招收懂民族语言的学生,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给果农,反复耐心地讲解,不断提高与规范民众对新技术的接受与利用程度,收获了良好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该校农艺与种业园艺专业研究生二年级学生刘政典来自河南,他介绍,班上30多个同学大概有一半来自新疆以外的地区。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是认准了南疆这片可以施展手脚的广阔舞台。“不仅仅是因为我对这个专业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南疆发展需要栽培管理技术,离不开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他说。
 
数据显示,塔大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2.4万余人,新疆外生源达68%。已由创始之初“离沙漠最近,离北京最远,条件最艰苦”的半耕半读的学校发展为以农学为优势学科,理、工、文、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高校。“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成为社会对塔大学生的认可。
 
谈及对学校的定位,张传辉表示,塔大是一所区域性的大学,发展思路就是充分发挥区域性优势,为南疆发展贡献力量。“我们也愿意向国内其他大学乃至世界高校贡献塔大的智慧与方案,分享塔大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方式。”他说。

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eduyz.com/s/gjzc/134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