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管理类联考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李平教授谈MBA教育的发展

早已繁花似锦的人大校园,却因为新冠疫情未能迎来人大人的纷繁热闹。疫情让我们不能相聚,但网络两端却依旧连接着商院全体师生的彼此关心与惦念。
 
在数字化的今天,作为“最懂中国管理的一流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BA项目在30周年之际,推出“人大商学院MBA 30周年特辑《见证30年》系列专访”,邀请人大商学院历届院长、主任分享自己对MBA教育的深刻理解,探索MBA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李平教授作为本期人物专访嘉宾,对管理实践在MBA教育中的发展变革进行了系统解读,同时,作为人大商学院MBA的团队实践项目(TAP项目)主任,李老师分享了TAP项目的实践意义,并对人大商学院30周年殷切寄语。
 
李平: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MBA团队实践项目主任
 
一、实践能力是MBA教育的核心目标
 
1. 实践学习和理论学习
 
毫无疑问,管理是一门实践性的科学。与学校其他专业的教育相比较,MBA的教育首先为了培养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者。
 
一般来说,管理学习包含多种模式:首先,是在实践中学习。有许多非常杰出的经营管理者并没有参加过管理的专业学习,而是在实践中探索,积累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升华为管理知识。这些管理知识一部分通过语言、文字传递给他人,也就是通过实践形成所谓“非粘性的知识”。在实践中学习的优势是,所获得的知识可以直接转化为行动能力,可以不断地通过自己经验的积累来提高经营管理的水平;而它的劣势是,知识的碎片化和较高的学习成本。因为,一旦出现重大决策失误,代价可能非常高昂,甚至可能被从成长的路径中删除掉。
 
另一种学习模式就是在教室里通过理论研究和课程学习完成,获得学士、硕士或是博士学位。这种学习模式的优势是,知识系统化和深度,而且学习成本较低(仅限于学费)。但是这种纯粹的课程学习和理论研究的劣势是,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行动能力较弱。因为,他们是在教室学习依据大样本数据形成的理论,进行教学的老师很有可能也是在教室中完成学习和研究,这些知识长期在教室里盘旋,缺乏走出教室,成功解决现实中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管理者,通过学习,既兼备系统性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实践行动能力呢?
 
2.实践教学和系统化理论教学
 
MBA教育至今正好经历了100年的探索。上世纪20年代,哈佛大学商学院立足于培养有实践能力的管理者的目标,将企业家大量引进课堂的教学,组织MBA学生讨论和诊断自己企业在运行和经营过程中的案例和情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交流,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和经验。这种教学方法现在依然是商学院MBA教育的一种主要方式。
 
但是1960年前后,美国福特基金对MBA教育开展的一项调查报告指出,课堂上高比例的情景分析和案例讨论,降低了管理教育的研究水平,使得课程的系统性和理论深度不够,从而影响MBA教育的质量。该报告的结论引起了对MBA教学的重大调整,各大商学院纷纷开始强化学术研究,增加相关的理论课程,增加了经济学和一些量化分析模型的课程,这类经济理论和量化分析模型的学习也构成了今天MBA教育课程的一部分。
 
但是一段时间后,由于很多学校过多增加相关理论课程的比重,又出现了对该模式教育下MBA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讨论。20世纪90年代前后,MBA教育领域里开始形成建构主义思潮,建构主义主张: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不同,未来职业发展定位也不同,因此教育活动不应该以教师为中心,而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MBA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把学生当作一个灌输知识的容器,而应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不仅让学生了解成果性的知识,也要让学生参与形成知识成果的过程。
 
新的对MBA教育模式的反思,引发了全球各管理教育著名高校对MBA教育模式的调研和调整,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MBA教育模式。多数院校课程设置中,一方面始终结合案例讨论进行,同时促进教师和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也通过课程设置和自主选课,使MBA学生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成长背景和职业规划,建构自己的、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
 
3.培养实践能力是人大MBA教育的传统和特色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有优秀的传统。为了满足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人民大学在国内最早开设了企业管理专业。人大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包括煤炭、纺织、钢铁等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一系列有应用价值的课程。
 
1990年,作为国内首先开始MBA教育的高校,人大商学院的明显优势是:
 
第一,拥有一批曾经参与企业实际管理活动,同时经过系统化管理学习的师资。他们熟悉现代工商企业经营和管理实际以及运作规律,而且善于组织实践性教学。
 
第二,通过为企业提供管理培训和实际的管理咨询,人大商学院得以和众多企业保持了密切的联系。
 
尽管在培养MBA实践能力方面有鲜明的特色,但是人大商学院一直在MBA教学模式的调整和改革中,不断引入新的实践教学课程。例如,沙盘推演、模拟课程、整合课程、软件仿真等经验性的学习,以确保课堂内的学习与课堂外的实践相互衔接、校内和校外的学习相互补充、专业基础和管理综合的训练相互结合,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协作探索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训练MBA的思维能力和领导品质,扩展MBA的经验性和知识容量,培养MBA学生基于宽厚的专业基础上的良好的执行力、决策力和战略能力等等,提高MBA的综合的素质。
 
二、TAP项目的实践意义
 
人大商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始团队实践项目(TAP项目)的。今年,TAP项目开展整整10年了,期间完成了几十家企业的咨询,有中国恒天集团、北京移动、联想集团、TCL集团等等。其中与有些企业展开了多次合作,比如与中石油的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连续合作4个项目。
 
开展TAP项目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专业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复杂的工商企业问题。在具有丰富经验的导师的指导下,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客户问题,通过帮助客户完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真实管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
 
人大商学院一直把MBA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多学科交融”的人才培养生长点和制高点,注重构建可扩展的多学科交叉的课程,鼓励学生弹性灵活地生成超越目前培养方案和预定目标的知识体系。而TAP项目要求学生们进行跨学科的思考,要求团队合作,要求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等等。所以TAP项目的知识建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是为学生搭建的一个有利于构建自己知识体系和综合能力的广阔平台。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的专业理论,基于自己的能力优势和潜质来完成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团队的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行动能力。
 
MBA学生应通过TAP项目,培养自己的建构能力、协调能力和执行力。
 
首先是构建能力。能否顺利完成TAP项目的前提,是选择合理的行为路径,运用得当的方法。在参加一个咨询项目或者完成一个具体的经营活动的时候,首先要构建整个活动的行动方案,或者设计自己承担的部分工作的流程、行为路径、具体的方法,包括资料查询、调研、访谈、反馈、调整、交付、总结等等。要在给定的资源和时间的条件下,构建整个技术路径和自己的行动计划,这就涉及到整体的构建能力。
 
其次是协调能力。协调能力一方面涉及到和委托单位的协调。委托单位是TAP项目的客户,我们从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出发,首先要明确委托单位的需求,在项目执行的过程当中,要建立起和委托单位良好的协作关系,这样才能得到项目所需要的资料和相关的信息,为顺利的完成项目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协调能力也包括TAP团队内部的协调。因为TAP项目是一个团队活动,参与的MBA同学分工合作。每个同学要完成各自分工负责的部分,又必须有整体意识,这样才能做到项目分工的各个部分密切协作,来体现整体的合力。
 
第三是执行力。执行力的检验标准是项目完成的质量和效率。项目的质量体现为最终解决方案对委托方的价值,即,能否满足委托方的需求,提供解决企业所面对的问题的有效参考。实现项目质量依赖MBA同学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需要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合理选择专业的分析工具、模型和相对有说服力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另一方面,创新能力也需要开阔的思维。因为每个企业所面对的具体问题,基本不能套用课本上固有的模式,要在TAP项目的调研讨论和思考中,综合地、跨学科地提出新模式和新方法,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
 
除了质量是执行力的一个标准以外,效率涉及到投入和产出的问题。项目的效率在于在规定的时间和资源范围内,提供优质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就涉及到资料和信息的充分性。如果不能通过调研和适当的方式获得充分的资料和相关的信息,就很难为方案提供充分的依据,依据不充分时,解决问题的方案就缺乏说服力。同时,实现效率还在于同学之间的深入讨论。因为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想法各不相同,通过深入的讨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才能综合各种建设性的观点,形成一个有效的方案。所以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也是提高项目效率的关键所在。
 
三、《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感受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理论课程,也是一门基础课。但是任何管理理论都是从实践中的数据抽象而来的,它是通过对大样本数据的验证,形成了相关的理论结论和曲线模型。
 
所以在MBA管理经济学的教学活动中,我一直力图让MBA学生感受到管理经济学的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之间的密切关系。由于很难在案例库中找到恰当解释管理经济的知识重点的案例,我自己撰写了几十个案例,通过与知识点结合紧密的案例讨论,把抽象的理论和量化模型还原到的最初的实际状态。也就是说,既然理论是从实践当中来的,就要让它回到实践中去。这样MBA学生才能真实地感受到管理经济学到底和经营管理实践之间的结合点在什么地方,进而可以深化对管理经济学的理解,提高应用理论综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在人大商学院MBA项目三十周年之际,李平教授殷切寄语——
 
“祝愿商学院MBA项目站在专业管理教育新高度上,不断创新,推进我国管理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国家的经济建设。”
 
访:MBA项目中心,2014级MBA校友 李 喆
 
2019级 IMBA 袁 梦
 
文:2019级 IMBA 袁 梦
 
编:2019级 IMBA 李博文

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eduyz.com/s/gllk/1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